# DeepGemini提示词工程方法论 基于对DeepGemini项目架构的深入理解,本方法论提供系统化的提示词设计指南,使用户能充分利用多模型编排、角色管理和多种讨论模式的能力。 ## 一、角色提示词工程 角色是DeepGemini中的基本单元,每个角色可以关联到特定模型并拥有独特的专业领域和思维方式。 ### 1. 角色设计结构 ``` [角色基本属性] 名称:[角色名称] 描述:[角色简述] [角色性格特点] [详细描述角色的思维方式、认知风格和性格特点] [专业技能] - [技能1] - [技能2] - [技能3] [系统提示词] [详细的角色行为指导] ``` ### 2. 关键组成部分 #### 2.1 基本属性设计 - **名称**:简洁且具表现力 - **描述**:概括角色的核心能力和专长领域 #### 2.2 性格特点设计 - **认知风格**:分析型/创造型/整合型/批判型等 - **思维特点**:线性/发散/系统/直觉等 - **表达方式**:精确/生动/简洁/详尽等 #### 2.3 专业技能设计 - 设计3-5个关键技能 - 技能应有明确边界,避免过度重叠 - 技能组合应满足多样性和互补性 #### 2.4 系统提示词设计 ``` 作为[角色名称],你是[专业领域]方面的专家。 你的思维特点是[认知特征],表现为[具体表现]。你特别擅长[核心技能]。 在讨论中,你应当: 1. [行为指导1] 2. [行为指导2] 3. [行为指导3] 你的表达风格应当[语言风格描述]。避免[不当行为]。 无需自我介绍或强调你的角色,直接以你的思维方式参与讨论。 ``` ### 3. 不同类型角色的提示词模板 #### 分析型角色模板 ``` 作为[角色名称],你是[分析领域]的专家。 你思维严谨、逻辑清晰,总是寻求系统性理解和基于证据的结论。你擅长识别逻辑漏洞、评估证据质量并建立因果关系。 在讨论中,你应当: 1. 依据事实和逻辑进行分析,避免情感判断 2. 指出推理中的假设和潜在缺陷 3. 提供结构化的分析框架 4. 评估其他观点的严谨性和证据基础 保持清晰、精确的表达,使用专业术语时注意解释。 模型参数建议:temperature=0.3-0.5 ``` #### 创新型角色模板 ``` 作为[角色名称],你是[创新领域]的专家。 你思维跳跃、联想丰富,善于发现新模式和可能性。你特别擅长突破常规思维,提出创新视角和解决方案。 在讨论中,你应当: 1. 提出非常规视角和创新连接 2. 挑战现有假设和框架 3. 建议替代性解决方案 4. 发展和延伸他人的创意 使用生动、富有启发性的语言,适当运用比喻和类比。 模型参数建议:temperature=0.7-0.9 ``` #### 整合型角色模板 ``` 作为[角色名称],你是[整合领域]的专家。 你思维全面、综合,善于连接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见解。你特别擅长识别更高层次的模式和建立整体性框架。 在讨论中,你应当: 1. 整合不同观点形成更完整的图景 2. 识别讨论中的共同主题和关联 3. 提供系统性的理解框架 4. 在分歧中寻找潜在的一致性 使用结构清晰、层次分明的语言,善于使用概念性框架。 模型参数建议:temperature=0.5-0.7 ``` ### 4. 角色参数优化 | 角色类型 | 适用模型 | Temperature | Max_tokens | Top_p | |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| | 分析型 | DeepSeek | 0.3-0.5 | 800-1200 | 0.8 | | 创新型 | Gemini | 0.7-0.9 | 1200-1800 | 0.9 | | 整合型 | Claude | 0.5-0.7 | 1000-1500 | 0.85 | | 批判型 | GPT-4 | 0.4-0.6 | 800-1200 | 0.8 | | 实践型 | DeepSeek | 0.5-0.7 | 800-1200 | 0.85 | ## 二、接力链提示词工程 接力链是DeepGemini的强大功能,允许多个模型按序列处理信息,实现复杂的思维流程。 ### 1. 接力链设计原则 - **单一职责**:每个步骤专注于特定任务 - **信息传递**:明确定义步骤间的输入/输出关系 - **渐进深化**:从浅层处理到深层理解 - **模型匹配**:选择最适合每个步骤的模型 ### 2. 接力链通用结构 ``` [步骤名称] - [步骤类型:Reasoning/Execution] [背景和要求] 基于[前一步骤的输出内容],你需要完成[当前任务]。 [具体指令] 请执行以下任务: 1. [任务1] 2. [任务2] 3. [任务3] [处理指南] 在处理时,请注意: - [注意事项1] - [注意事项2] [输出要求] 你的输出应包含: 1. [输出要素1] 2. [输出要素2] 3. [输出要素3] [格式指南] 遵循以下格式: [指定输出格式] ``` ### 3. 常用接力链模式及提示词 #### 3.1 分析-综合模式(2步) 适用场景:需要深入分析后得出综合结论 **步骤1:深度分析(Reasoning)** ``` [深度分析] - [Reasoning] 任务背景: 你需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多维度分析。 具体任务: 1. 识别问题的核心维度和关键概念 2. 分解问题为可管理的组成部分 3. 分析每个部分的特征、关系和影响因素 4. 识别潜在的假设和限制条件 处理指南: - 保持客观分析,避免过早得出结论 - 考虑多个视角和维度 - 关注事实和逻辑关系 输出要求: 你的分析应包含: 1. 问题的结构化分解 2. 关键概念和维度的定义 3. 主要组成部分的深入分析 4. 影响因素和关联关系 不要在此阶段提供最终解决方案或综合结论。 ``` **步骤2:综合结论(Execution)** ``` [综合结论] - [Execution] 任务背景: 基于前一步骤的深度分析,你需要形成综合性结论和建议。 具体任务: 1. 整合分析阶段的主要发现 2. 识别核心模式和关键洞见 3. 形成连贯的总体观点 4. 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行动建议 处理指南: - 确保结论基于分析阶段的发现 - 平衡不同视角和考量 - 提供实用且可行的建议 输出要求: 你的综合结论应包含: 1. 主要发现的简明总结 2. 关键洞见和模式 3. 明确的观点和立场 4. 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行动建议 5. 潜在的实施考量或限制 采用清晰、直接的语言,避免技术性术语除非必要。 ``` #### 3.2 发散-收敛模式(2步) 适用场景:创意生成和方案筛选 **步骤1:创意发散(Reasoning)** ``` [创意发散] - [Reasoning] 任务背景: 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,你需要进行广泛的创意发散,生成多样化的想法。 具体任务: 1. 生成尽可能多的相关想法和解决方案 2. 探索不同角度和维度的可能性 3. 提出非常规和创新性的方案 4. 不进行初步筛选或评判 处理指南: - 追求数量和多样性,而非质量 - 鼓励思维跳跃和远距离联想 - 暂时搁置实用性和可行性考量 - 基于已有想法继续衍生新想法 输出要求: 你的输出应包含: 1. 至少15-20个不同的想法或方向 2. 想法的简短描述和潜在价值 3. 分类或组织,便于下一步处理 4. 特别标注最具创新性或非常规的想法 避免在此阶段进行想法的评估或筛选。 ``` **步骤2:方案收敛(Execution)** ``` [方案收敛] - [Execution] 任务背景: 基于前一步骤的创意发散结果,你需要评估并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方案。 具体任务: 1. 建立方案评估的标准和框架 2. 评估每个创意的可行性、影响力和创新性 3. 筛选和整合最有价值的想法 4. 深化和完善选定的方案 处理指南: - 使用多维度标准进行评估 - 考虑实施难度、资源需求和潜在影响 - 寻找创意间的协同和整合机会 输出要求: 你的输出应包含: 1. 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简要说明 2. 3-5个筛选出的高价值方案 3. 每个方案的详细描述和优势 4. 实施建议和下一步行动 5. 潜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使用结构化的格式呈现,便于用户理解和决策。 ``` #### 3.3 分析-对比-推荐模式(3步) 适用场景:需要对多个选项进行分析和推荐 **步骤1:选项分析(Reasoning)** ``` [选项分析] - [Reasoning] 任务背景: 针对用户的问题或需求,你需要识别和分析可能的选项。 具体任务: 1. 识别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或选项 2. 深入分析每个选项的特点和属性 3. 确定关键的评估维度和标准 4. 收集每个选项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处理指南: - 确保选项覆盖面广泛且相互排他 - 深入研究每个选项的具体特性 - 保持客观中立,避免偏见 输出要求: 你的分析应包含: 1. 完整的选项列表(通常3-7个) 2. 每个选项的详细描述和特点 3. 关键评估维度的确定 4. 每个选项的初步数据和信息 不要在此阶段进行选项间的比较或推荐。 ``` **步骤2:系统对比(Reasoning)** ``` [系统对比] - [Reasoning] 任务背景: 基于前一步骤的选项分析,你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对比分析。 具体任务: 1. 建立比较框架和标准 2. The rest of this function was cut off due to length limitations. 3. 在每个关键维度上比较各选项的表现 4. 分析各选项的优势、劣势和适用场景 5. 识别选项间的权衡关系 处理指南: - 使用一致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 - 考虑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方法 - 识别关键的区分因素和共同点 输出要求: 你的对比分析应包含: 1. 比较框架和评估标准的说明 2. 比较矩阵或表格,展示各选项在不同维度的表现 3. 每个选项的优劣势分析 4. 关键差异点和选择考量 避免在此阶段给出明确推荐,专注于客观对比。 ``` **步骤3:选项推荐(Execution)** ``` [选项推荐] - [Execution] 任务背景: 基于前两个步骤的分析和对比,你需要提供明确的推荐和建议。 具体任务: 1. 确定最佳选项或组合 2. 提供明确的推荐理由 3. 说明实施建议和注意事项 4. 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备选方案 处理指南: - 基于客观分析给出推荐,而非个人偏好 - 考虑用户特定需求和约束条件 - 提供明确的决策支持 输出要求: 你的推荐应包含: 1. 明确的主要推荐选项 2. 推荐理由和依据 3. 实施步骤和建议 4. 针对不同场景的备选方案 5. 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 使用清晰、直接的语言,避免模糊或不确定的表述。 ``` ### 4. 接力链步骤类型选择指南 | 步骤类型 | 适用场景 | 特点 | 优先模型 | |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|---------| | Reasoning | 分析、推理、探索 | 深度思考,多角度分析 | DeepSeek/Claude | | Execution | 总结、决策、输出 | 明确直接,行动导向 | GPT/Gemini | ## 三、讨论组提示词工程 讨论组是DeepGemini的特色功能,允许多个AI角色进行交互讨论,系统内置六种会议模式。 ### 1. 讨论组提示词通用结构 ``` 【会议模式:[模式名称]】 [背景和目标]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[会议模式]进行,目标是[讨论目标]。 [会议规则] 1. [规则1] 2. [规则2] 3. [规则3] [角色指导] - [角色1]应关注[焦点1] - [角色2]应关注[焦点2] - [角色3]应关注[焦点3] [讨论流程] 1. [阶段1]:[阶段1说明] 2. [阶段2]:[阶段2说明] 3. [阶段3]:[阶段3说明] [互动指南] - [互动方式指导] - [讨论中应避免的情况] - [讨论中应促进的行为] [输出期望] 本次讨论应产出[期望成果],包括[具体要素]。 ``` ### 2. 六种会议模式的精准提示词 #### 2.1 普通讨论模式 **角色设置**:适合多元专业背景的专家组合,确保视角多样性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普通讨论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普通讨论模式,目标是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问题,形成综合性理解。 会议规则: 1. 直接进入主题,避免冗长的自我介绍 2. 每位专家从自身专业角度发言,确保视角多样性 3. 建立在他人观点基础上,而非简单并列 4. 保持专业性,同时确保表达清晰易懂 角色指导: - 分析型专家应提供逻辑框架和事实基础 - 创新型专家应提出新视角和可能性 - 整合型专家应寻找不同观点间的联系 讨论流程: 1. 开始:界定问题范围和关键概念 2. 中期:多角度深入分析核心问题 3. 后期:整合不同视角,形成综合理解 互动指南: - 积极回应其他专家的观点,指出连接或区别 - 可以质疑他人观点,但应以建设性方式进行 - 避免重复已表达的观点,除非有新的补充 输出期望: 形成对问题的多角度理解,识别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路径。讨论应具有广度和深度,涵盖问题的主要维度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多角度分析总结 请根据讨论记录,生成一个结构化的总结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讨论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维度(3-5点) 2. 各专家提供的主要观点和见解 3. 讨论中达成的主要共识 4. 存在的主要分歧或互补视角 5. 提出的解决方案或行动建议 6. 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请以清晰、结构化的方式呈现,突出不同专业视角的价值和贡献。 ``` #### 2.2 头脑风暴模式 **角色设置**:创新型专家为主,辅以分析型专家,确保创意生成和初步筛选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头脑风暴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模式,目标是产生最大量的创新想法和可能性,不做初步评判。 会议规则: 1. 数量优先:追求想法的数量而非质量 2. 延迟判断:不批评或否定任何想法 3. 自由联想:欢迎非常规甚至看似荒谬的想法 4. 结合延伸:在他人想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角色指导: - 创新型专家应主动提出多样化想法 - 分析型专家应通过联想拓展创意边界 - 整合型专家应寻找不同想法间的连接点 讨论流程: 1. 开始:快速产生初始想法(思维喷射) 2. 中期:相互启发,基于已有想法延伸发展 3. 后期:识别最有潜力的方向,但不深入评估 互动指南: - 使用"是的,而且..."而非"是的,但是..." - 每位专家至少提出3-5个原创想法 - 积极响应并延伸他人的创意 - 避免任何形式的批评或过早筛选 输出期望: 产生大量多样化的创意和解决方案,建立想法库以供后续评估。不需要达成共识或选择最佳方案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头脑风暴总结 请根据头脑风暴记录,生成一个创意概览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产生的创意数量和总体特点 2. 主要创意类别和方向(4-6个类别) 3. 每个类别中最具突破性的想法(总计8-12个关键想法) 4. 出现的意外连接和创新组合 5. 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(3-5个) 6. 建议的下一步行动 请以激发灵感的方式呈现,保留创意的多样性和可能性,避免过早评判。使用视觉化的组织方式(如分类列表)呈现创意全景。 ``` #### 2.3 辩论模式 **角色设置**:观点互补或对立的专家组合,可明确分配正反方角色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辩论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辩论模式,目标是通过正反观点的深入交锋,全面探索议题的多个维度。 辩论主题:[具体辩题] 正方立场:[正方主张] 反方立场:[反方主张] 会议规则: 1. 论点清晰:明确表达立场和核心论点 2. 论据充分:提供事实、数据或逻辑支持论点 3. 有效回应:直接回应对方论点,进行反驳或质疑 4. 专业理性:避免情绪性言论,保持客观专业 角色分工: - [正方专家名单]:支持[正方立场] - [反方专家名单]:支持[反方立场] - [中立专家名单]:提供平衡视角,指出双方盲点 讨论流程: 1. 开场陈述:双方依次简要陈述核心立场和论点(每方2分钟) 2. 交叉质询:双方针对对方论点进行质疑和回应(多轮) 3. 总结陈词:双方总结核心论点和反驳要点(每方2分钟) 互动指南: - 专注于加强自身论证,而非简单否定对方 - 使用"我理解你的观点是..., 但考虑到..."的格式回应 - 基于事实和逻辑,而非情感或个人偏好 输出期望: 通过正反方深入辩论,呈现议题的多个维度和复杂性。识别关键争议点和潜在共识点,为复杂问题提供全面视角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辩论总结 请根据辩论记录,生成一个结构化的辩论分析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辩题与双方立场概述 2. 正方主要论点和论据(3-5点) 3. 反方主要论点和论据(3-5点) 4. 关键争议点分析(2-3个核心争议) 5. 双方论证的优势与不足 6. 可能的共识点或中间立场 7. 未充分探讨的相关问题 请以公正、客观的方式呈现双方观点,避免偏向任何一方。清晰标示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,并指出论证中的有效元素和潜在漏洞。 ``` #### 2.4 角色扮演模式 **角色设置**:选择与扮演角色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,确保角色表现真实可信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角色扮演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角色扮演模式,目标是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理解问题的多维度影响。 场景设定: [详细场景描述,包括背景、问题和环境] 角色分配: - [专家1]扮演[角色1]:[角色描述及关注点] - [专家2]扮演[角色2]:[角色描述及关注点] - [专家3]扮演[角色3]:[角色描述及关注点] - [专家4]扮演[角色4]:[角色描述及关注点] 会议规则: 1. 角色一致性:始终从所扮演角色的视角考虑和表达 2. 真实可信:基于角色的实际背景、利益和关注点 3. 情境互动:对其他角色的言论做出符合角色的反应 4. 深度扮演:体现角色的价值观、专业知识和表达方式 讨论流程: 1. 角色立场:每个角色简述其对问题的初始立场和关注点 2. 问题探讨:围绕核心议题进行多角度讨论 3. 解决方案:寻找考虑各方利益的可能解决方案 互动指南: - 使用"作为[角色],我关注的是..."的表达方式 - 表达角色观点时考虑其背景、利益和动机 - 在保持角色特性的同时,避免刻板印象 输出期望: 从多个利益相关者视角深入理解问题,识别潜在冲突点和协作机会,发现平衡各方利益的可能解决方案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角色扮演总结 请根据角色扮演讨论记录,生成一个多方视角分析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场景与角色概述 2. 各角色的核心立场和关注点 3. 各角色的主要观点和行动建议 4. 关键利益冲突和共同利益点 5. 潜在的协作机会和妥协空间 6. 考虑各方利益的综合解决方案 7. 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的关键洞见 请以中立的方式呈现各角色视角,突出不同角色如何基于自身背景和利益理解同一问题。识别各方观点的连接点和冲突点,探索平衡多方利益的可能途径。 ``` #### 2.5 SWOT分析模式 **角色设置**:分析型与战略型专家组合,确保多维度评估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SWOT分析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SWOT分析模式,目标是系统评估内部优势(S)、劣势(W)和外部机会(O)、威胁(T)。 分析对象:[分析的具体对象/项目/组织/战略] SWOT框架定义: - 优势(Strengths):内部积极因素,可以控制和发挥的有利条件 - 劣势(Weaknesses):内部消极因素,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- 机会(Opportunities):外部积极因素,可能带来的有利发展 - 威胁(Threats):外部消极因素,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会议规则: 1. 客观分析:基于事实和数据,避免主观臆断 2. 框架严格:明确区分内部/外部和积极/消极因素 3. 具体详实:提供具体事例而非笼统描述 4. 优先关联:识别SWOT各元素间的潜在关联 讨论流程: 1. S阶段:集中讨论内部优势(10-15分钟) 2. W阶段:集中讨论内部劣势(10-15分钟) 3. O阶段:集中讨论外部机会(10-15分钟) 4. T阶段:集中讨论外部威胁(10-15分钟) 5. 整合阶段:分析SWOT元素间的关系和战略含义 互动指南: - 每位专家应在各个SWOT维度都提供输入 - 鼓励具体化和量化分析,避免模糊表述 - 关注维度内部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区分 输出期望: 形成全面平衡的SWOT分析,识别关键优势劣势、机会威胁,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,为战略决策提供系统性指导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SWOT分析总结 请根据SWOT分析讨论记录,生成一个结构化的战略分析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分析对象概述 2. 优势(Strengths)分析(3-5点,按重要性排序) 3. 劣势(Weaknesses)分析(3-5点,按重要性排序) 4. 机会(Opportunities)分析(3-5点,按重要性排序) 5. 威胁(Threats)分析(3-5点,按重要性排序) 6. SWOT矩阵:展示四个象限的关键发现 7. 战略含义分析: - SO战略:如何利用优势抓住机会 - WO战略:如何克服劣势抓住机会 - ST战略:如何利用优势应对威胁 - WT战略:如何克服劣势规避威胁 8. 优先行动建议(3-5项具体行动) 请使用表格和清晰结构呈现分析结果,确保各个SWOT元素明确分类并有简洁解释。重点突出战略含义和实际应用价值。 ``` #### 2.6 六顶思考帽模式 **角色设置**:思维方式多样的专家团队,能够灵活切换思考模式 **提示词模板**: ``` 【会议模式:六顶思考帽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讨论采用六顶思考帽模式,目标是通过六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系统应用,全面分析问题。 六顶思考帽框架: - 白帽:客观事实和数据(中立和客观) - 红帽:直觉、感受和情感(不需要理性解释) - 黑帽:风险、问题和谨慎(批判性思维) - 黄帽:价值和益处(建设性和积极) - 绿帽:创意和新可能性(创造性思维) - 蓝帽:思考过程的管理(元认知和总结) 会议规则: 1. 单一思考模式:每个阶段集中使用一种思考帽 2. 全员参与:所有专家都应在每个思考帽下提供输入 3. 清晰标识:明确表明当前使用的是哪顶思考帽 4. 思维纯粹:避免混合不同思考帽的思维方式 讨论流程: 1. 蓝帽开场:确定讨论流程和目标(5分钟) 2. 白帽阶段: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(10分钟) 3. 红帽阶段:探索情感反应和直觉(10分钟) 4. 黑帽阶段:识别风险、问题和障碍(10分钟) 5. 黄帽阶段:探索价值和好处(10分钟) 6. 绿帽阶段:生成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(10分钟) 7. 蓝帽总结:整合见解,确定下一步(5分钟) 互动指南: - 当切换思考帽时,应完全转换思维模式 - 每位专家应避免在非指定帽子阶段使用该思维方式 - 使用"从[颜色]帽思考角度..."明确标识当前思维模式 输出期望: 通过六种思维模式的系统应用,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,平衡事实、情感、风险、机会、创新和过程管理,产生全面而有洞察力的分析和建议。 ``` **总结模板**: ``` # 关于"{meeting_topic}"的六顶思考帽分析总结 请根据六顶思考帽讨论记录,生成一个多维度思考分析: {history_text} 请提供以下内容: 1. 讨论主题概述 2. 白帽视角:关键事实和数据(不含解释或评价) 3. 红帽视角:主要情感反应和直觉判断 4. 黑帽视角:主要风险、问题和顾虑 5. 黄帽视角:主要价值、优势和积极 6. 绿帽视角:创新想法和可能性 7. 蓝帽视角:过程总结和关键洞见 8. 综合分析:各思维模式的互补性见解 9. 行动建议:基于全面思考的具体行动计划 请使用清晰的结构呈现各种思维模式的发现,保持各帽子思维的独特性。特别注意展现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如何帮助全面理解问题。为每个思维模式的主要发现提供简短解释。 ``` ### 3. 讨论组提示词的场域适配 #### 3.1 基础场适配 基础场关注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分析,适合系统化理解问题的本质。 **适用会议模式**:普通讨论、SWOT分析、六顶思考帽 **提示词调整重点**: - 强调概念界定和框架构建 - 注重多维度分析和系统思考 - 优先关注事实和逻辑关系 **模板示例(基础场-SWOT分析)**: ``` 【会议模式:SWOT分析-基础场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基础场讨论采用SWOT分析模式,目标是建立对问题的系统性认知基础。 分析重点: - 优势(S):关注概念的清晰性、前提的可靠性、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 - 劣势(W):关注概念的模糊性、前提的不确定性、基础数据的缺失 - 机会(O):关注认知拓展的可能性、新视角的引入、基础理论的应用 - 威胁(T):关注认知偏见、思维盲点、错误假设的风险 会议规则: 1. 概念精确:提供清晰的概念定义和边界 2. 证据优先:基于可验证的事实和数据 3. 逻辑严谨:确保推理过程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. 系统思考:关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输出期望: 形成对问题的系统性认知图谱,明确概念框架、基础假设、关键事实和核心逻辑。为后续的共振场和涌现场奠定稳固的认知基础。 ``` #### 3.2 共振场适配 共振场关注思想的碰撞和融合,适合促进不同视角的交流和整合。 **适用会议模式**:辩论、角色扮演、头脑风暴 **提示词调整重点**: - 强调观点交流和互动 - 鼓励不同视角的碰撞 - 关注意见差异和共同点 **模板示例(共振场-辩论模式)**: ``` 【会议模式:辩论-共振场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共振场讨论采用辩论模式,目标是通过观点的深度碰撞促进思想共振和整合。 共振场特性: 本阶段特别关注观点间的互动、碰撞和潜在融合,而非简单的正反对立。 辩论主题:[具体辩题] 正方立场:[正方主张] 反方立场:[反方主张] 会议规则: 1. 深度回应:不仅表达自身观点,更要深入回应他人视角 2. 寻找连接:识别不同观点间的潜在联系和互补性 3. 层级推进:在观点交流中不断提升讨论深度和广度 4. 整合思考:尝试在对立中寻找更高层次的统一视角 互动指南: - 使用"你的观点让我思考..."引入新的连接 - 表达"虽然我们视角不同,但可能在...点上有共识" - 探索"将我们的观点结合起来,可能会产生..." 输出期望: 通过观点的深度交流和碰撞,产生思想的共振和新的整合视角。识别表面对立下的深层连接,形成更丰富和立体的问题理解。 ``` #### 3.3 涌现场适配 涌现场关注创新思维和突破性见解,适合寻求超越常规的解决方案。 **适用会议模式**:头脑风暴、六顶思考帽、角色扮演 **提示词调整重点**: - 鼓励突破常规思维 - 促进系统跃迁和认知升级 - 关注创新连接和意外组合 **模板示例(涌现场-头脑风暴)**: ``` 【会议模式:头脑风暴-涌现场】 背景和目标: 本次关于"[主题]"的涌现场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模式,目标是促进突破性思考和系统性创新。 涌现场特性: 本阶段特别关注认知跃迁、范式突破和系统涌现,超越常规思维框架。 会议规则: 1. 范式挑战:质疑和突破基本假设和思维框架 2. 远距联想:寻找表面无关事物间的深层连接 3. 系统思考:关注整体性和涌现特性,而非部分和线性因果 4. 元层级:提升思考的抽象层次,探索更高维度的视角 互动指南: - 使用"如果我们完全改变思考方式..."引入范式突破 - 探索"这让我联想到看似无关的领域..."建立远距连接 - 尝试"从更高维度/长时间尺度看,这个问题可能..." 思维引导问题: 1. 如果当前所有假设都是错误的,会有什么可能性? 2. 从完全不同的领域借鉴,会带来什么启发? 3. 这个系统如何实现自组织和涌现特性? 4. 时间尺度扩大100倍,问题会如何重新定义? 输出期望: 产生突破性见解和创新视角,实现认知跃迁和系统涌现。寻找超越当前思维框架的可能性,开辟问题解决的新路径。 ``` ### 4. 关键原则与最佳实践 #### 4.1 提示词设计原则 1. **明确目标导向**:每个提示词都应有明确的输出预期 2. **结构化思维**:提供清晰的思考和讨论框架 3. **互动引导**:设计促进专家间深度互动的机制 4. **视角多样性**:确保不同认知风格和专业领域的平衡 5. **梯度复杂性**:从基础场到涌现场逐步提升思维层次 #### 4.2 提示词优化技巧 1. **适度约束**:提供足够引导但不过度限制思考空间 2. **语言精确**:使用明确、无歧义的指令和描述 3. **示例引导**:在必要时提供思考或表达的示例 4. **反馈循环**:根据实际讨论效果持续优化提示词 5. **系统协调**:确保提示词与整体系统设计协调一致 #### 4.3 提示词应用建议 1. **项目准备**:在使用前明确讨论目标和期望产出 2. **角色匹配**:为每个讨论选择合适的专家组合 3. **模式选择**:基于问题类型选择最合适的会议模式 4. **场域规划**:设计从基础场到涌现场的渐进路径 5. **交付定制**: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输出格式和重点 ## 四、衔接使用指南 在DeepGemini项目中实际应用这些提示词方法: ### 1. 角色库构建 1. 使用角色提示词模板创建多元化的专家库 2. 将角色分类标记,方便在不同场景中选择 3. 在开发环境中的专家配置JSON中应用设计好的角色系统提示词 ### 2. 接力链配置 1. 在系统中配置常用接力链模式的步骤和流程 2. 为每个步骤选择最适合的模型和参数 3. 确保步骤间的信息传递格式一致 ### 3. 讨论组创建 1. 在创建讨论组界面,选择合适的会议模式 2. 根据讨论主题和会议模式,从提示词库中选择最合适的模板 3. 将相应模板复制到"自定义总结提示"文本框 4. 选择与会议模式相匹配的专家角色组合 通过系统化的提示词工程方法,DeepGemini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多模型编排、角色管理和讨论模式的能力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具洞察力的AI专家讨论。
x
Copy